一、為什麼空氣能當保暖材料?
空氣本身導熱能力很差,也就是說熱能不容易透過靜止的空氣層流走。當衣物能在皮膚與冷空氣之間固定一層靜止的空氣時,那一層就像看不見的保溫層,能有效延緩體熱散失。換句話說,保暖的重點不是衣服會發熱,而是衣服能夠「鎖住你的體溫」。
二、從纖維開始:微觀設計如何抓住空氣
在纖維層級做文章,是提高保暖效率的關鍵。以下是常見且有效的纖維結構:
- 中空纖維(Hollow fiber):纖維內部有空腔,像一根根小管子,可以把空氣封存在纖維內部,不易被壓出,適合做貼身及外層保暖布料。
- 異型斷面纖維(Trilobal / multi-channel):截面非圓形,擁有更多細微縫隙與表面積,可以滯留空氣並幫助排汗與速乾。
- 混紡設計:將中空纖維與彈性或吸濕纖維混紡,既能保暖又能保持服貼與活動舒適性。
簡單理解:每一根纖維都像小小的溫室,越多小溫室就能鎖住越多靜止空氣,衣服看起來輕薄卻很暖和。
三、立體布料:在宏觀上建立穩定的空氣層
除了纖維結構,布料的織造與後整理也會影響空氣層的穩定性:
- 間隔織物(Spacer fabric):由上下兩層表布與中間支撐構成,形成固定厚度的氣室,不容易被壓扁,保暖效果穩定。
- 刷毛與搖粒絨:透過起毛工藝,在布面形成大面積的細絨毛層,絨毛之間夾帶大量靜止空氣,非常符合舒適與保暖的需求。
- 複層結構(外防風+中保暖+內親膚):常見在戶外衣物,外層擋風,中間保留氣層,內層保持接觸舒適與吸濕排汗。
四、CLO值測試與保暖指標
CLO值是衡量衣物保暖能力的單位,數值越高表示保暖效果越好。CLO=1代表穿著標準西裝的人在 21°C 環境下可以維持舒適體感。一般測試使用熱人型模擬或 ISO 11092 / ASTM D1518 標準測量衣物熱阻後換算成 CLO 值。
不同衣物的 CLO 參考值:
- 薄襯衫 / T-shirt:0.1–0.3
- 長袖毛衣 / 薄刷毛衣:0.3–0.5
- 中厚刷毛衣 / 輕羽絨背心:0.5–0.7
- 保暖外套 / 羽絨外套:0.7–1.2
- 專業登山或極地服:1.5–2.5
若衣物具備保暖機能,一般建議 CLO 值至少達 0.5 以上。使用中空纖維、刷毛布及間隔織物可增加靜止空氣層厚度,進一步提高 CLO 值並維持冬季戶外舒適。
五、實務測試與可靠依據
紡織與服裝產業有一套科學檢測方法來量化「保暖性」,常見的是測量布料的熱阻值或 CLO 值。測試顯示:中空纖維或搭配刷毛的布料,其保暖性通常比一般實心纖維有明顯提升——這些數據支撐了空氣層保暖設計的實際效果。
六、日常選購建議
挑選保暖衣物時,除了看厚薄,建議注意下列設計細節:
- 是否標示中空或異型纖維
- 布料是否有起毛或間隔結構
- 是否有防風層或結構性分層
- 透氣與排汗性能
七、常見誤解與FAQ
Q1:衣服越厚一定越暖嗎?
A:不一定。厚度可以增加熱阻,但如果布料被壓扁或容易吸濕,空氣層就會消失。真正關鍵是衣物能否在不同情況下保留靜止空氣。
Q2:中空纖維會比羽絨更保暖嗎?
A:中空纖維在濕冷條件下較不容易失溫,比某些濕潤時會失去蓬鬆度的材料更穩定;但羽絨在乾燥狀態下的蓬鬆與保暖性仍然很高。兩者各有優勢,視用途與價格選擇。
Q3:刷毛衣會比厚針織更暖和嗎?
A:若以同等重量比較,刷毛衣通常更暖,因為毛絨能夾住更多靜止空氣;但實際感受還會受款式、壓力與排汗性能影響。
Q4:如何保養能維持空氣層效果?
A:避免高溫洗滌與強烈擠壓,依照洗標採用溫和洗程;中空纖維與刷毛面料也可使用低溫烘乾或自然晾乾以恢復蓬鬆度。
Q5:衣物CLO值與保暖能力有什麼關係?
A:CLO值是衡量衣物保暖能力的單位,數值越高表示保暖效果越好。一般建議保暖機能衣物 CLO 值至少 0.5 以上。中空纖維、刷毛布及間隔織物能增加靜止空氣層厚度,提升 CLO 值並維持舒適溫度。
八、結語:輕薄的溫暖從空氣開始
「利用空氣層保暖」的核心在於固定靜止空氣、減少熱傳導與對流損失。透過中空與異型斷面纖維、立體織物與刷毛工藝,我們可以在不增加大量重量與厚度的情況下,讓衣物擁有穩定且高效的保暖效果。購買時留意纖維與結構標示,並搭配正確保養,就能讓保暖衣物在多季節中持續發揮效能。

